当前位置: 首页 > 乐鱼vip注册 > LCR测试仪

充电时遭遇“枪击”8针缝合……新能源车主必看!

发布时间: 2025-04-02 作者: LCR测试仪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也日益增多。然而,充电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风险隐患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充电枪和电缆的重量问题,成为了不少车主吐槽的对象。近年来,充电枪不仅变得愈发沉重,甚至会出现了被充电枪击中的事故。某些车主不幸被充电枪撞伤,甚至缝了针。

  2023年3月11日晚,一名来自浙江台州的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充电时被充电枪击中面部的视频。视频中显示,车主在放回充电枪的瞬间,充电枪突然反弹,毫无预兆地击中了车主的面部,导致车主嘴部受伤并缝了8针。对此,汽车品牌方解释道,充电线缆处于扭转状态,释放的扭转力使得充电枪头猛然弹出,造成了意外伤害。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个例。慢慢的变多的车主也因充电枪的不稳定反弹而受伤,造成了眼角、眉骨的伤害,甚至有车主在控制充电枪时,没办法摆脱它的回旋运动,仿佛与一条蛇在搏斗。

  在多次的记者走访中,许多快充站的充电桩电缆都处于扭曲或缠绕的状态。对于车主而言,沉重的充电枪和粗大的电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某些车主反映,线缆非常紧绷,必须要使出很大力气来控制充电枪。否则,充电枪可能会反弹,甚至撞到车身或伤到人。有车主直言,自己力量虽然足够,但有时依然觉得充电枪沉重得难以掌控。

  不过,大多数车主并没有在归还充电枪时先理顺电缆,而是直接将其插回充电桩,这种不规范的操作也加剧了安全隐患。

  专家表示,随着快充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高功率充电桩的电缆需要承载大电流、散热和保护结构,因此都会存在重量较大、柔韧性差的特点。一旦电缆发生扭转,反弹的力道非常强。针对这一问题,行业内慢慢的开始研发更轻便的设备,未来可能会通过液冷技术来有效控制电缆的温度,从而减轻重量,提升充电安全性。

  为提高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专业的人建议车主在充电前检查电缆状态。如果电缆出现扭曲,建议等其回到正常状态后再进行充电。同时,部分充电桩企业也表示,将通过增加安全标识和语音提示来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除了公共充电桩,许多车主还选择使用便携式充电枪进行充电。这类设备小巧灵活,因其便捷性受到了广泛青睐。然而,便携式充电枪存在不少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2024年,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多款充电枪进行了安全性检验测试,发现其存在标识不全、功能安全不达标等问题。某些充电枪甚至缺少必要的电流、电压、接地等标识,而这些缺失可能会影响充电安全及设备使用寿命。

  此外,部分便携式充电枪在使用时允许超过标准的电流流通,尤其是配套的转接头容易使电流超标,带来触电、短路、漏电等风险。相关专家也指出,部分充电枪缺少必要的保护设施,如剩余电流保护、绝缘监测等,这使得它们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车主除了关注充电枪本身的安全性,还应遵循正确的充电步骤,并确保充电设备和环境的合规性。

  1. **使用正规充电设备**:车主应优先使用原厂或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桩和充电线缆,避开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改装设备。

  2. **控制充电环境**:避免在高温、潮湿及易燃的环境中充电,充电时应保持车内通风,特别是在慢充时,电池可能会发热,需要足够的散热空间。

  3. **雷雨天气谨慎充电**:在雷雨天气下充电时,车主需特别小心,以防雷击引发电路故障和火灾等事故。

  4. **避免“飞线充电”**:不应采用“楼上拉线,楼下充电”的方式来进行充电,按时进行检查充电枪的状态,确保充电环境安全。

  5. **合理使用车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避开使用空调、音响等大功率电器,以免加速电池衰减,影响其使用寿命。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个人使用体验,也涉及到社会公共安全。在充电时,车主应从始至终保持警觉,确保操作规范,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国家应急广播也特别提醒,在充电操作的流程中,应注意电缆是否扭曲,稳妥握持充电枪,挑选出正规设备,确保充电过程安全无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